郏县:农家小庭院 致富大舞台-每日快播
2023-05-24 19:07:32 来源: 大河网
关注河南热线

5月21日,在郏县长桥镇东谷刘村四组村民李叶家的院子内,干净整洁的加工车间里十几个女工忙着加工毛衣,陈会勤一边忙活一边说:“我平时除了早晚接送孙子上下学以外,剩余时间就到这里上班,一个月挣的钱够日常开销。”

这是郏县庭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郏县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出台奖补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闲置房、空闲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发展自主创业型、龙头带动型等模式的庭院经济,通过微作坊、微养殖、微农旅等谱写出“美了村庄、活了资源、富了农户、强了集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新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庭院+微作坊

在距离东谷刘村约4公里远的长桥镇双槐赵村,赵栓定夫妇的小院里也是一派繁忙,锁边机嗒嗒作响,夫妇二人忙着对加工好的针织毛衣(半成品)逐一检查、打包。

近年来,郏县长桥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融合发展原则,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谋划打造特色庭院、“五美”庭院和精品庭院,探索推进庭院经济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引导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庭院种植、庭院休闲等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模式。

在该镇东长桥、兴店、郑桥等20多个行政村,村民不仅在庭院闲置土地上发展蔬菜、林果、谷物等特色农业,还养牛、养羊、养鸡,进行针织加工和农业技术服务。截至目前,通过庭院经济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带动2468户增加收入,庭院经济已成为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补充。

该镇副镇长孙鹏飞介绍说,通过实行“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运作模式,该镇发展庭院种植户285户、养殖户116户、加工户356户、生产生活服务户428户。围绕庭院经济结构布局,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巡回培训,提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基本技能。同时,发挥当地“技术能人”“土专家”和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鼓励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农户的技术分类指导,帮助农户尽快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庭院种、养、加工等生产技术。

当天,位于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北头的军豪玩具厂内,30余名女工有的忙着缝制布条,有的填充丝绵。“我家是冢头镇安庄村的,玩具加工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做的。之前我在广东的玩具厂上班,熟悉玩偶的生产且有销售渠道,在家建厂成本低又可以带动乡邻就业,一举两得。”41岁的安卫军说。

庭院+微养殖

5月22日上午,郏县薛店镇使郎庙村一组村民刘海锋非常开心,因为他精心饲养了7个月的羊羔找到了买家,对方已付两万元定金。“今年我在自家院子里养了50只羊,科学投喂、精准防疫,预计出栏后能卖7万多元,回头再购买一批,刚好到明年春节时卖,还能大赚一笔。”

使郎庙村庭院养殖氛围浓厚。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持续推进庭院经济建设,鼓励群众利用宅基地院子搞肉羊、郏县红牛养殖,全村培育养殖数量在10只以上的家庭养羊户45户,合计存栏量长期在3000只以上,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

“我们村要求统一在家中圈养,以减少放养对村庄环境的污染,同时成立服务队,定期组织动物防疫,免费上门为村民清理收集羊粪,统一销售给种植户,增加了集体收入。”使郎庙村党支部书记刘蒙浩说。

为支持该村发展庭院养殖业,郏县薛店镇政府还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养殖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等到成羊成牛出栏时,又组织村干部当起“羊经纪”“牛经纪”,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销售,提振了他们继续发展庭院养殖的信心。

当天下午,郏县李口镇张店西村村民张亚举栽种完烟叶回到家后,便赶紧与妻子一起走进鸡舍投喂玉米、豆粕等饲料。“2009年我们两口子开始养鸡,当时买了400多只,收益还不错。后来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又扩大了规模,现存栏4000多只。玉米自种自喂,年收入30多万元,真比出去打工强。”张亚举说。

近年来,郏县李口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庭院为载体,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和引导村民挖掘房前屋后闲置资源、盘活“沉睡”的资产,大力发展果蔬种植、畜牧养殖,把“小庭院”变身增收“经济园”,助推乡村振兴。

庭院+微农旅

5月21日,星期日。当天中午,位于郏县姚庄旅游区的礼拜寺村永强饭店内,店主白永强和妻子马葡萄及两个儿子白龙辉、白超辉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

受益于姚庄旅游区4A级景区的发展,一到周末,饭店顾客盈门。

“这里的非遗水席八大碗太好吃了,今天我们是第二次来。8个人不到400元都能吃得饱饱的,以后还会来。”家住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家属院的孙晓伦笑呵呵地说。

郏县姚庄回族乡有“长寿之乡”“美食之乡”的美誉。为让美食产业发展壮大,该乡成立了旅游商会及5个特色行业协会、旅游经济振兴党支部,通过环境、质量、卫生、诚信、文化“5A”管理,引导门店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同时,持续开展牛肉、烧鸡、烧兔等特色食品加工,开展特色大碗茶满而不溢、最美一家店(一道菜)擂台赛,用特色凝聚产业。目前,该乡有规模的民族饮食店达20余家,每到周末就成了食客的乐园。

当天上午12点,位于郏县茨芭镇北竹园村的马大姐土菜馆2号农家院门前,停有八九辆私家车。

“今天只接受预订6桌,现在天热了,部分山野菜不好找了,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饭馆主人马孝果边忙碌边笑着说。

茨芭镇北竹园村是省级传统村落,景色宜人,穿村而过的鲁医河更是给村民带来了滚滚“财源”:仲春时节,河两岸木兰芽比比皆是,山坡上野菜、中药材四季生长。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村民,把野菜和中药材变成了美食,炖鸡汤、烙饼、小炒肉、煎鸡蛋等,让前来赏景的游客流连忘返。

“庭院经济今年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庭院经济的重视。发展庭院经济受益的是广大农民,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提供资金技术服务,把生产经营好、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庭院经济户打造建设成为符合现代标准的‘美丽庭院’示范户,给予相应的奖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在方寸之地做文章,在小庭院里谋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铁军说。(蔡长伟 张鸿雨/文图)

责任编辑:hN_2426